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鉅亨看世界─保密天堂盧森堡
Aug 18th 2014, 00:28

   比時利小城馬特朗日 (Martelange) 位於比時利和盧森堡國界上,兩國交界線就從它繁忙的市中心穿過。在屬於低稅政策的盧森堡這一邊,數家加油站並列而立,提供歐洲稅率最便宜的汽油,這是盧森堡國庫因鄰國消費而興旺的原因之一。

盧森堡位於歐洲數國交會之處,國土雖小,卻靠著吸引其他國家居民消費而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它一方面以低稅率創造財富,另方面則以其靈活的金融專才建立起全球第 2 大的基金產業。其實力有多雄厚?從金融危機時,其龐大的金融體系仍能保有彈性就可知道。

然而,外界對盧森堡稅制的不滿正對它形成威脅。《金融時報》報導,近來盧森堡飽受協助外國企業逃稅的指控,首相 Xavier Bettel 亦承受了莫大壓力。此外,還有人稱盧森堡對大企業提供優厚條件,協助它們違反歐盟的相關規定。歐盟委員會於今年 6 月對企業跨國避稅展開稅務調查,也使得盧森堡氣氛緊張。

盧森堡在電子書零售的加值稅僅3%,被歐盟委員會以「嚴重破壞競爭」而起訴。低加值稅讓盧森堡成為電子商務重鎮,但在明年歐盟稅法改革後,它一年將減少 8 億歐元收入,相當於 1.5% 的 GDP。此外,在亞馬遜 等企業的海外避稅規畫引起各界注意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 (OECD) 打擊企業海外避稅的行動也將對盧森堡規模 2 兆美元的金融業造成威脅,甚至有可能終結盧森堡的避稅天堂傳奇。

在盧森堡,人們對迫在眉睫的改變感到憂慮,又希望政府有能力捍衛國家利益。盧森堡前首相容克 (Jean-Claude Juncker) 即將擔任歐盟委員會主席,外界猜測,這是否意味盧森堡獲得了一位有力的保護者。容克曾怒斥盧森堡是避稅天堂的說法,今年 3 月,容克告訴德國《明鏡》周刊,盧森堡在企業稅法方面規定較為特別,但說成推廣逃稅,則是非常過份的攻擊。

過去數十年來,盧森堡和鄰國在稅務的問題上爭執已久。早在1973 年,法、德兩國就要求盧森堡廢棄讓企業避稅的補貼法案,直到 2006 年,才在歐盟委員會規定下廢除。

對企業和個人而言,盧森堡的保密特色使它更有吸引力。查稅官員從律師方取得的文件上,也只會有稀少的資料;在這裡,保密的重要性比其他任何國家都高。且由於一些不成文的規定,其法律的規定和實施上可能有落差,一位查稅官員說,檯面上利率若訂在 9-10%,實際可能很低,低到僅 1%。

整體而言,盧森堡的 29.2% 企業所得稅率並非特別低,還比超過 2/3 的 OECD 成員國都來得高。但盧森堡有許多對合法獲利的稅務減免規定。有些減免很直接,如版權、專利、商標和其他智財權的收入,最高 80% 可免稅。企業可以開設金融分公司,大部份利率收入就可免稅或是課以低稅率,海外資產的折損也可抵銷收入。[NT:PAGE=$]

另外一些規定就複雜得多了,企業可在較友好的鄰國設置分公司,其盤根錯節的結構讓企業可以在兩國稅制之間套利。透過外國的混合式工具,在盧森堡被視為貸款的資金,在他國則可能被視為股票,或反之亦然;這讓跨國企業能選稅賦最低的方式把獲利匯回國內,或是匯出到其他避稅地點。

如亞馬遜、Caterpillar、微軟等美國企業對盧森堡的偏愛在近年來大幅增加,據美國商務部經濟分析局 (BEA) 數據,美企業在盧森堡所獲利益,在 1999 年只佔該國 GDP 的 19%,但 2011 年已增加至 141%。盧森堡對歐洲的跨國企業也同樣重要,且在歐盟會員國的身份下,稅務機關無法限制企業在盧森堡設分公司。

不過,自金融危機期間以來,各國稅務機關開始嚴查逃稅,對盧森堡的審查也日趨嚴格。意大利時裝設計師 Domenico Dolce、Stefano Gabbana 就因把公司轉移到盧森堡而被起訴。只有英國反其道而行,為了讓稅制更具競爭力,鼓勵企業到海外註冊。

盧森堡的稅務專家認為,其他國家的追查看來更像是出於政治目的,而且可能查不到什麼東西。雖然該國的監管系統以保密和不成文而知名,但盧森堡的稅務專家說,事實並沒有傳言那麼神奇。公司間交易的課稅準則,通常是官員開會決定,但也需要技術分析師來訂定條款;且自 2011 年起,規定已變得嚴格。

政府雖表示在處理稅務議題上相當有信心,但盧森堡人仍對歐盟委員會將採取的動作感到焦躁。企業的稅務主管都開始感到緊張,歐盟的行動也可能會導致某些公司關閉。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Neil Todd 表示,目前有客戶開始認為現在不適合設立海外公司,國際氣氛對此也較不利,特別是私募公司。

有些公司則以擴大在盧森堡的營運做為應對之道,既然在這裡申報的獲利必須要在這裡賺,盧森堡與其他避稅地點相比,擁有更豐厚的基礎設施及人力資源。

在歐盟的規定實施後,如果盧森堡想保持對企業的吸引力,它就需要大改其稅務體系。OECD 目前的行動意在阻斷混合式貸款和享有低稅率分公司所帶來的漏洞;今年 6 月,歐洲財政官員也開始採取行動打擊混合式貸款。

盧森堡政府承諾,將在 2017 年完成稅務改革。而其稅務體系可能會跟其他歐盟國家更為相似,也算是為歐盟的調合鋪路。前次金融危機的結果,使歐盟政府必須展開合作,終止有害的稅務競爭。歐盟單一市場內的國家想單獨以稅務優勢挖鄰國的牆角,未來勢必更加困難。

但盧森堡的稅務會計師 Michael Probst 認為,歐盟想在稅務上達成一致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各個國家之間差異太大。即使盧森堡決定有所改變,但如何向人民徵稅,是屬於政治或社會方面的選擇。最顯著的例子,就是盧森堡國界外大排長龍要來加油的汽車。OECD 認為盧森堡燃料稅過低,導致其汽油銷售超常地多。但對盧森堡人而言,課高額燃料稅等於是社會不公,其他國家燃料稅定得高,不該是盧森堡的問題。[NT:PAGE=$]

盧森堡的金融業自 1970 年代起就蓬勃發展,得歸因於這裡的保密傳統。1922 年時,盧森堡與比利時有貨幣同盟關係,但不需課稅,比利時客戶就以盧森堡做為金融中心,許多投資人也前來此地,以債券息票當做利息支付。

1960 年代晚期,盧森堡也成為一些德國銀行的海外營運中心。1993 年後,德國政府實施 30% 的預先扣稅,使得民眾把共數十億德馬克移往海外。這股資金移出潮促使官員討論在歐盟各國銀行實施預扣稅款和訊息交換的問題。但盧森堡拒絕了,當時擔任財政部長的容克說,若整個西歐都實施相同的預扣制度,包括奧地利、瑞士,和直屬英國皇室的海峽群島等,他們才會支持。

盧森堡的堅持在 2003 開花結果,2003 年簽署的泛歐協議中,瑞士和英屬各個群島都需遵守相同的存款稅率;雖然盧森堡仍能為存戶保密,但要避稅已經變得較為困難。盧森堡的守口如瓶,也影響到它和鄰國的關係。2009 年與德國的外交爭執,使盧森堡與他國關係降至谷底。直到去年,因為可能被完全排除於美國金融體系外的威脅,才好不容易讓盧森堡同意與其他國家交換稅務資訊。不過 OECD 仍認為盧森堡未達到國際的透明標準。

當盧森堡的金融業變得更透明,它可能會損失 5% 的資產,但這算不上是許多人擔心的大風暴。2013 年,在盧森堡的銀行數量已經停止減少、有所增加,也有數家中國銀行至此開設分行。IMF 認為,銀行間訊息交換所帶來的衝擊是良性的,這也是銀行保密已漸漸不再重要的徵兆。(文:黃欣)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hhxf0jm2bil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