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就大陸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發表聲明指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生于豔如論文構成嚴重抄襲,北京大學昨天表示,歷史系高度重視此事,將立刻組織有關專家重新審核這篇論文,且依校規處理。
北京大學再度爆發學術醜聞,中國大陸「國際新聞界」期刊17日發表聲明指出,于豔如就讀北大於2013年發表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的『投石黨運動』」內容,大量抄襲美國學者基爾巴特(Nina Gelbart)早期的學術論文。
聲明說,雜誌在接獲讀者檢舉後確認,除刪除文章電子檔,5年內拒絕于豔如的投稿。
對此,新華網報導,北京大學歷史系相關負責人23日告訴媒體說,于豔如是北大歷史系博士生,現已畢業離校。
這名負責人指出,于豔如攻讀博士期間所發表的論文涉嫌抄襲問題,歷史系高度重視,將立即組織有關專家重新審查她的博士答辯論文,如果確認博士答辯論文抄襲,將根據學校有關規定處理。
于豔如在北大歷史系攻讀博士學位時,師從歷史學家高毅,現在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擔任研究員。她被指涉嫌抄襲的論文,曾刊登在「國際新聞界」期刊2013年第7期。
英國廣播公司(BBC)指出,在大陸,學術抄襲並不鮮見,但像這樣由學術期刊主動揭發的並不常見。
但有大陸網友質疑,作為大陸新聞傳播領域頂級學術期刊,為何「國際新聞界」雜誌編輯委員未能在審稿時就發現?
雜誌主編助理、人民大學副教授劉海龍在微博上回應稱,作者的題目屬於本領域「很冷僻的題目」,在大陸的研究本就不多。「未發現也屬正常現象,雜誌只能做到有錯必糾。」1030824
關鍵字: 大陸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